欧洲杯在中国

CCTV1、CCTV5、CCTV足球频道、CCTV高清,还有各省市电视台,各大网络视频在北京时间每天晚上11点就进入欧洲杯直播时间。各家电视台之所以如此不遗余力,显然在于有大批中国观众“沉迷于此”。有观众因第二天的工作不能熬夜看球,各大电视台则在白天时段提供完整重播。

在世界其他地区,欧洲杯确未受到中国这般追捧。除欧洲人外,只有中国人为欧洲杯疯狂。难道就因为欧洲杯比赛用球、各队球衣、球鞋、球迷用品如喇叭、吉祥物等都产于中国?这是中国和欧洲杯仅有的关联吗?

时间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萨基率领的AC米兰荡涤全世界,中央电视台转播欧洲联赛正是从意甲开始的。“由于电视转播的关系,意甲事实上是中国球迷认识国际足球的启蒙读本。”前央视体育评论员黄健翔说。

此后,央视又开始涉足德国足球甲级联赛。至今,意甲、德甲在央视的转播已经持续近20年。中国球迷因此有AC米兰情结——它并非是如今最强的球队,但因为它是中国球迷最先接触的外国球队,所以在中国球迷数量最多。近20年的欧洲足球转播培育了大批中国球迷,涵盖了60后、70后、80后、90后等几代人,这部分人正是目前中国社会的中坚力量。

如果追问欧洲杯在中国引起热潮的原因,无疑和这种历史渊源有关。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副董事长张路认为,这是一种崇洋现象。“出现在中国电视媒体上的大多数比赛都是外国的。中国球迷也成为了全世界最幸福的一群人——可以免费收看世界各地的重大体育赛事。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大力宣传别国体育赛事。在日本,只有关于本国体育比赛的电视转播;在欧洲,没有关于美国NBA的直播;同样,在美国,也不可能看到欧洲五大足球联赛的身影。而中国,被称为是全球电视节目最丰富的国家,欧洲足球联赛、美国篮球联赛、网球、高尔夫、世界杯、奥运会等太多的国外赛事被引入中国。”

张路说,“这不仅宣传了国外赛事,抢夺了中国体育市场,也伤害了中国体育。中国人看到高水平的国外赛事后,必然嫌弃本国比赛水平低。”

一手制造了这种现象的前央视体育节目中心主任马国力解释说:“这是因为国内体育赛事水平太低。从理论上讲,国家电视台有责任扶持国内体育赛事,但这也不是必须的。电视需要为自己的市场收益、收视率负责。国内赛事水平低,国外比赛水平高,价格又低,电视台自然会选择播出国外赛事。”

马国力介绍,当时德甲、意甲每年的转播版权费仅一两万美元,几乎白送。在当时中国电视“亏空”的情况下,欧洲足球商业化在中国播下的种子,终于收获果实。包括每年夏天访华,也是一种互相促进——欧洲足球在中国有市场,同时也在培育市场。

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中国足球携首次参加世界杯之勇,向央视狮子大开口,索要高额联赛转播费,遭到马国力的拒绝,中超从此告别央视,这被认为是中超商业价值下滑的重要原因。

中国对外国体育赛事的热衷甚至令外国人都感到不解。2010年南非世界杯,数以百计的有证或者无证的中国记者云集南非。他们被当做韩国人、日本人,甚至朝鲜人,但就是没人相信他们是中国人。

当巴西队在世界杯被淘汰出局后,巴西记者第二天就立即回国,只有中国记者一直坚守到最后的决赛日。这与日本媒体形成鲜明对比,2006年在日本举行世界男篮锦标赛,因为没有日本队参加,日本当地电视台置正在举办的比赛于不顾,转播他们的棒球青年联赛和相扑比赛。就连举行篮球比赛的体育馆工作人员,宁可看电视上的棒球,也不瞟场内正在进行篮球比赛的詹姆斯等大牌。

不能忽视马国力当时的苦衷。国内具有市场前景的体育赛事如足球、篮球等比赛,场次少、每周一场,且水平低,不能满足电视转播资源,而乒乓球、羽毛球、举重、射击等项目的水平虽然全世界最高,但不具有观赏性、竞争性,收视率低下,马国力无力改变观众喜好。何况在一个快速发展的中国,各行各业都奉行GDP至上理念,电视不例外。他们需要收视率、需要广告、需要资金。

但马国力认为,最终,中国电视媒体会回归到以国内赛事为主。这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取决于中国国内体育赛事水平的提高。因为这不仅是国家电视台的责任,观众也更喜欢本土因素。

马国力的继任者、现央视体育频道总监江和平就经常舍NBA、国际足球等比赛而转播乒乓球、武术、龙舟等项目,为此,他同样招致不少批评,因为这些项目不受欢迎,中国球迷更喜欢国际足球、NBA等赛事。

江和平经常反问媒体,“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去转播国外的比赛呢?虽然他们贵为世界性运动,可我们为什么不能多多宣传自己的传统项目?”虽然央视推出了和武术、龙舟等项目相关的多项赛事,但中国人更追崇世界潮流,更喜欢大牌明星,而忽视传统文化也是不争的事实。“这是文化弱势的表现。日本相扑也不具有观赏性,却是日本文化的重要象征。”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

+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