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尼亚的法西斯化过程及其内斗:1941年铁卫团暴动

铁卫团是一个成立于1927年的罗马尼亚法西斯组织。在独裁者扬·安东尼斯库于1940年9月出任罗马尼亚首相后,作为盟友的铁卫团与他的关系急剧恶化,最终演变成了一场武装暴动。

罗马尼亚是一战的战胜国。一战结束后,它乘战胜之威,在法国的支持下夺取了沙俄的比萨拉比亚、战败国保加利亚的多布罗加、匈牙利的特兰西瓦尼亚和奥地利的布科维纳

不过领土和人口的增加不但没有改变罗马尼亚孱弱的国力,还激化了它与邻国的矛盾,进一步刺激了国内的民族主义——即所谓的“

20世纪20年代的罗马尼亚,国王仍然具有相当的权力和影响力,加之各个利益集团和他们的代表政党斗争不断,国家政治生活处于一片混乱之中。同时,罗马尼亚工业化水平低,农业比重较高,是欧洲经济最落后的国家之一。

政治混乱与经济落后为法西斯主义提供了繁殖土壤。1927年,青年学生科德里亚努创建了罗马尼亚的法西斯组织——铁卫团。铁卫团信奉、反犹和种族主义思想,成立之初就立刻吸引了大批包括底层知识分子在内的普通民众。这一时期,罗其他法西斯组织也迅速发展起来。

与此同时,罗马尼亚在亚历山德鲁·阿韦雷斯库首相的带领下与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组成了与法国关系密切的

这一时期,罗马尼亚虽然和不少欧洲国家一样出现了法西斯组织,但还没有彻底法西斯化,它更加亲法而不是亲德或亲意。夹缝中求生的罗马尼亚之所以加入积极组建小协约国,有着多方面的考虑。

正如前文所说,一战战胜国罗马尼亚占了邻国的大便宜,因此始终与苏联、匈牙利、保加利亚等国关系冷淡。尤其是对《特里亚农条约》极度不满的匈牙利,让通过此条约割占了匈牙利领土的罗、捷、南三国都感到不安。

小协约国三国都是小国、弱国,不仅是面对大国,哪怕是单独面对匈牙利这种蠢蠢欲动的小国也比较吃力,因此都有结盟以提高自身威慑力的意图。

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敌视苏联,英国“光荣孤立”,德国还是一片废墟,因此罗马尼亚在战后确立了追随法国的外交政策。而小协约国是法国用以维护凡尔赛体系、遏制德国和苏联的工具,因此加入小协约国是罗马尼亚国策使然。

。1938年9月,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拒绝将共同防御列为小协约国的宗旨。次年,德国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小协约国随之解体。

20世纪20到30年代,罗马尼亚的另外两个盟友——波兰和法国,先后与苏联缓和关系,罗马尼亚被迫开始寻求罗苏关系的升温。尽管维持了一段蜜月期,但随着罗苏和好的关键人物——罗外长底图内斯库卸任,两国关系再次走向冷淡。在国王

不过,罗马尼亚此时只是有了倒向德国的苗头,但并没有决心与英法决裂。无论从传统还是从当时的现实出发,同德国交好与同英法(尤其是法国)交好是平行而非相交的两条线。在卡罗尔二世的想法中,即便两条线相交,罗马尼亚也会毫不犹豫地倒向英法。

,具体表现为法国势力衰退,德国和苏联要求罗马尼亚不得倒向对方(苏联甚至出兵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英国对东欧不感兴趣,意大利也谈不上可靠。罗马尼亚失去了可以依赖的大国。

面对此景,罗马尼亚必须把自己绑上一个国家的战车以维护自身独立。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的举动使罗马尼亚失去了面对德国的缓冲。随着二战爆发,英法节节败退,苏联虎视眈眈,罗马尼亚彻底倒向了德国。

1940年6月22日,当了罗马尼亚二十多年大腿的法国向德国投降;7月4日,罗马尼亚表示希望加入轴心国;一个星期之后,罗马尼亚退出国联。

罗马尼亚一直有反犹传统,这种传统与外来的法西斯主义相结合,催生了一大批法西斯组织,铁卫团就是其中之一。但在成立初期,铁卫团未能在政治上获得太多露脸机会,甚至一度遭到取缔。但是得到德国扶持的铁卫团在罗马尼亚开始靠近德国的时候,逐渐崭露头角。

,因此他授权民族基督教党组建政府(这次选举没有绝对多数党派,而且国王权力较大),法西斯政党从此取得了在罗马尼亚的统治。但在该党无力取得国际和国内支持后,卡罗尔二世直接插手国家治理。

时卡罗尔二世的不抵抗政策进一步激化了国内对苏联的愤怒和对国王的不满。1940年8月30日,德国主导的维也纳仲裁

将军为首相。安东尼斯库就职后迅速推翻卡罗尔二世,扶持其子米哈伊一世登基。由于安东尼斯库出身铁卫团,因此铁卫团成员包揽了包括副首相在内的大多数内阁职位。

安东尼斯库的上台,既有内部民众和军队对国王不满的因素,也离不开铁卫团的支持,更是德国控制罗马尼亚的意志的反映。

安东尼斯库与铁卫团是盟友关系,但严格地说,安东尼斯库和铁卫团的关系仅仅止步于盟友关系,二者根本不是同一个道上的人。

原因很简单,铁卫团实际上是一个不会领导国家的暴力组织,而且缺少一个威望如安东尼斯库的人物。其成员虽然是乌合之众,但却多次通过、宣传等方式展现出其对国家政治的强大影响力。

安东尼斯库内阁成立后,罗马尼亚犹太人的处境进一步恶化,铁卫团也在国家机器的掩护下公然侮辱、驱逐、抢掠、屠杀犹太人。但是,铁卫团分子的攻击对象并没有止步于犹太人,而是涉及到包括一大批政客在内的社会名流,引发了民众对铁卫团甚至是安东尼斯库的不满。

除了造成社会动荡、执政危机并引发安东内斯库不满之外,铁卫团还与安东尼斯库争权夺利。以内阁副首相、铁卫团领袖霍里亚·西马为首的铁卫团在权力斗争中逐渐走到了安东尼斯库的对立面,双方矛盾一触即发。

在安东尼斯库上台到铁卫团暴动这几个月里,罗马尼亚与德国进一步加深了合作,德国还派教官赴罗马尼亚训练军队,安东尼斯库也积极予以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回应。

1940年11月,安东尼斯库访问德国,并表示罗马尼亚愿意加入德—意—日三国同盟。在国外,种种迹象表明德国更加青睐安东尼斯库(事实上从1940年9月德国支持安东内斯库上台开始就是如此);但在国内,铁卫团与安东尼斯库的冲突已经不可避免。

1941年1月14日,希特勒在与安东尼斯库的谈话中表达了对安东尼斯库铲除铁卫团的支持;1月20日,西马与德国驻罗马尼亚军事代表团团长会面,试图取得德国的支持,但团长向他传达了希特勒支持安东尼斯库的意愿,西马大失所望。

失去德国支持的铁卫团决定铤而走险,发动武装暴动。1941年1月20日,铁卫团在首都布加勒斯特暴乱,铁卫团分子不但大肆屠杀犹太人,攻击犹太建筑和商店等设施,还袭击了包括政府机关和军营在内的不少国家机构。1月22日,撕破脸的安东尼斯库将铁卫团籍成员逐出内阁。

与此同时,德国坦克部队开进布加勒斯特举行支持安东尼斯库的武装。1月23日,安东尼斯库命令罗马尼亚军队进入布加勒斯特稳定局面,将铁卫团的暴动了下去。

随后,罗政府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逮捕铁卫团成员,铁卫团领袖西马被判处死刑,但是他侥幸逃走,先是流亡德国,后来又来到西班牙,在伊比利亚半岛度过了余生。

血洗铁卫团后,对安东尼斯库而言,王室和其他法西斯力量先后被他击败,其个人独裁统治进一步巩固。对德国而言,听话又能掌控局面的安东尼斯库确保了罗马尼亚依附于德国,并在入侵南斯拉夫和苏联的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

1941年4月,德军借道罗马尼亚,入侵南斯拉夫;1941年6月,德国以及包括罗马尼亚在内的仆从国发动侵苏战争。1941年8月至10月,罗马尼亚第四集团军攻占敖德萨,

一方面,1929年起源于美国的经济大危机席卷全球资本主义国家,给资本主义的前途罩上了一层阴霾。

经济滞缓、政治动荡让墨索里尼、科德里亚努等人有了传播法西斯主义、组建并壮西斯组织的机会。这是铁卫团和民族基督教党等罗马尼亚法西斯政党涌现的历史大背景。

另一方面,巴黎和会对德国的过分打压,给了希特勒等政治野心家煽动德国民众复仇的外部导火索,加上英法的相对衰弱,导致了纳粹德国这一二战欧洲策划地的诞生。

纵观罗马尼亚法西斯化的过程,德国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安东内斯库的上台,就少不了德国的支持。

引发了1941年1月铁卫团暴动,最终催生出一个胜利者主导的政权。此时,罗马尼亚已经彻底倒向了轴心国,走上了一条失败的道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

+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